網路好康分享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(下)

金石堂網路最大書店,好康分享,好書推薦,國內外精選好書,玩具精品,動漫模型,

服飾鞋包穿搭必備,時尚精品,品牌手錶等等的第一手好康資訊~都在小編的好康分享裡喔~~~

小弟最近再幫朋友找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(下),經過比價後決定到"金石堂網路書店"這裡買,東西好,客服態度棒

有問題處理不囉嗦~~~一開始以為"金石堂網路書店"是只有賣書而已,逛過他們的網站後發現,規模其實不輸各大網路商城

有各式各樣的好物喔,玩具模型,動漫商品,日常生活用品通通都有,而且價格比較親民哦~~~~建議各位朋友可以多來金石堂網路書店逛逛比較,可以挖到不錯的好康喔





商品網址:

現金回饋點我了解















  • 《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(下)》




    繼當年明月《明朝那些事兒》之後,名作家果遲接棒續寫《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》。
    1644,帝星升沉,這一年中國先後出現了五位皇帝。


    大明崇禎十七年(西元1644年),中國歷史舞臺上真是群星璀燦,凡是想玩政治的玩家,從天潢貴胄到山野匹夫,紛紛粉墨登場,竟先後出現五個皇帝,這就是:大明崇禎帝朱由檢、大清順治帝福臨、大順永昌帝李自成、大西大順帝張獻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。他們中,若不以成敗論英雄,除了那個朱由崧,其餘個個稱得上是強者,中原問鼎,殺來殺去,最後剩了一個順治,其實是多爾袞。

    1644年是中國明朝明思宗崇禎十七年,李自成大順永昌元年,清世祖順治元年。李自成大順軍在1644年4月25日(農曆3月19)日攻入北京,崇禎皇帝自縊煤山,明朝滅亡,史稱甲申之變。原本奉旨勤王的吳三桂退守山海關,闖王李自成招降未果,因害怕清兵入關決定「滅吳保關」,吳三桂為求自保引清兵入關,李自成兵敗退回北京城,6月3日李自成舉行了稱帝儀式,次日清晨離京逃往西安,多爾袞命吳三桂追擊大順軍,後來李自成兵敗死於湖北,6月5日多爾袞進入北京,清朝入主中原。崩潰的大明王朝,宗室及遺留大臣多輾轉向南走,6月19日(農曆5月15日),在明朝殘餘的地主、官僚、軍閥的扶植下,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,年號弘光。 10月6日(農曆8月16日)張獻忠在成都稱帝,改元大順,建立大西政權。入主北京的清廷決定自瀋陽遷都到北京,10月30日(農曆10月1日)愛新覺羅?福臨即位於北京,改元順治,是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。









    好書推薦







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      果遲

      生於1946年,湖南湘陰人,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,有歷史題材的中長篇小說及戲曲、電影文學作品多部,近年有晚清風雲系列小說三部:《英倫涅槃》、《西省戰記》、《甲午祭壇》及《武則天》、《斷案精華》共約200萬字問世。



    • 消費新趨勢













    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(下)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
    • 【代序】從順字說起 009

      第七章 雄關內外 013
      1 山海關成了世人注目的焦點 014
      2 吳三桂翻臉 025
      3 借兵 034
      4 決計討吳 040
      5 關鍵的一天 049
      6 榆關初戰 056
      7 走投無路 067
      8 歡喜嶺 073
      9 乾坤一擲 085
      10 吳三桂受封 093

      第八章 大順皇帝 099
      1 冷暖北京城 100
      2 決計南走 105
      3 李自成登基 113
      4 一把火 119

      第九章 攝政王爺 125
      1 皇上早就登基了 126
      2 奇遇 135
      3 多爾袞的難處 147

      第十章 大順皇帝 163
      1 一敗再敗 164
      2 劉宗敏割愛 170
      3 私議出走 179
      4 李岩被殺 187

      第十一章 攝政王爺 197
      1 多爾袞執法 198
      2 孔孟如此可惡 204
      3 滿人不學漢人 212
      4 萬里車書盍混同 218
      5 國難莫做大臣 229
      6 凌逼南明使者 235
      7 小皇帝的惡作劇 242
      8 二王掣肘 246
      9 何不自己當了 251

      第十二章 大順皇帝 259
      1 土崩瓦解 260
      2 風雪走襄京 266
      3 父老兄弟 273
      4 雪擁藍關 278

      第十三章 豫親王爺 285
      1 躍馬虎牢關 286
      2 窩裡鬥 294
      3 哀揚州 300
      4 哀金陵 309
      5 哀大順 316
      6 末路 323

      第十四章 攝政王爺 333
      1 床底下掄斧頭 334
      2 從頭做起 341
      3 阿濟格「睡篩子」 352
      4 民胞物與 359
      5 三朝天子一朝臣 366

      尾聲 順治皇帝 373

















    代序
    從順字說起 果遲


    大明崇禎十七年(西元一六四四年),中國歷史舞台上真是群星璀燦--凡是想玩政治的玩家,從天潢貴胄到山野匹夫,紛紛粉墨登場,竟先後出現五個皇帝,這就是:大明崇禎帝朱由檢、大清順治帝福臨、大順永昌帝李自成、大西大順帝張獻忠以及南明弘光帝朱由崧。他們中,若不以成敗論英雄,除了那個朱由崧,其餘個個稱得上是強者,中原問鼎,殺來殺去,最後剩了一個順治--其實是多爾袞。個中原因,先不要去管它,巧的是同一時期,竟出現了三個「順」字。

    按「順」字從川從頁,與「逆」相反,應是順暢、順應之意。能人們看中這個字,用它來做自己的年號或國名,無非是想表示自己「順乎天而應乎人」,這皇帝當得名正言順,今後順順遂遂,可傳之萬代。不過,縱觀史籍,「順」字似不是一個吉祥的字眼兒,古往今來,用此字作年號或帝號、國號的大有人在,他們想「順」卻似乎都不太「順」。

    據史載:較早取「順」字為年號的,有唐朝的史思明,他殺安慶緒自立後,一度改國號為「大燕」,建元「順天」,但不久即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了;這以後,金末的楊安兒在山東建元「天順」;五代的馬希範在長沙建元「應順」;大理國的段思聰在雲南建元「順德」等等等等,最後都是「鴉鴉烏」收場;直至元朝最後的一個皇帝妥懽貼睦爾--後來也被諡為「順帝」,因群雄並起,天下大亂,逃到大沙漠中也還是被人殺死;最有趣的是在宋朝,那個叫李順的四川農民起義軍首領,據說有人從他名字--「順」字中,竟看出他能做一百零八天皇帝,於是他真的造反了,也真的才一百多天便兵敗被擒;至大明,英宗朱祁鎮在復辟後改年號為「天順」,這以前他重用宦官王振,招至土木堡之變,自己被瓦剌捉走,七年後才重登大寶。他不思教訓,又重用石亨及宦官曹吉祥等人,殺忠臣于謙。未幾,石亨跋扈,曹吉祥謀反,鬧得政局反覆,人心惶惶,終英宗之世,國事似乎大不順;這以後,大野心家朱宸濠乘正德皇帝不理朝政,便在南昌造反,也建元「順德」,但這「順德」才叫了四十三天便叫王陽明給收拾了,自然說不上「順」。細心人還發現,大明的太祖朱元璋得國於元順帝,傳了二百七十六年,但大明的江山最終也失於帶「順」字的人:李自成建國大順,張獻忠建元大順,終於將崇禎皇帝逼得在煤山上了吊。可李自成、張獻忠也不是出天子的氣候,最後落得讓清朝的多爾袞「順」手牽羊。

    要說六六大順,多爾袞倒真稱得上,故清世祖建元「順治」--這真是玩弄文字的人,最終也被文字嘲笑。

    其實,順天是容易的,幾千年來,「天」已是一條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們都得穿的花短褲,好遮住那見不得人的地方。一旦改朝換代,失國者謂之「天意難回」;得國者則謂「受命於天」,堂哉皇哉,坐在寶座上自鳴得意,不會臉紅。

    孔子曰,天何言哉,四時行焉,五穀生焉,天何言哉?

    要說順天,真是只有天曉得。能人們見天不會說話,便一個個宣揚自己「順天」,下邊一句「應乎人」就不去管了。這麼多「順天」或「天順」的皇帝年號,幾曾見叫「順民」的?倒是個個都要民去順他,不然,赫然震怒,砍得你人頭滾滾,血流漂杵。

    據說,李自成進北京時,曾下旨將乾清宮那「敬天法祖」的匾額改為「敬天愛民」,而且,早在進入河南時,便喊出「闖王來了不納糧」的口號,此話不知是他那個急功近利的副軍師李岩,出於宣傳的需要,還是闖王本人的「脫口秀」,反正一下就號召了不少的人,但這以後就沒有下文了,老百姓乾巴巴地等著,還來不及沐浴皇恩,他便被多爾袞追得四處逃命了。假設他能成功,從他進入北京前後的行為舉止看,一定比以往的皇帝好不到哪裡去。
    要知道,李自成心裡也是念念不忘皇帝寶座的,就是在山海關被殺得大敗,臨撤出北京也不忘在武英殿舉行登基大典,要是他真的當了皇帝,你不納糧他和文武百官及三宮六院的后妃們吃什麼?何況他要比你吃得好。

    倒是那個以異族入主中原的愛新覺羅氏還實在一點,他們雖不說「不納糧」,卻宣布「永不加賦」,據說,這一條規矩定得死,直到溥儀下台前,也沒有違背這祖訓,愛新覺羅氏也就因此在歷史舞台上,咿咿呀呀地唱了二百六十七年。

    其實,老百姓心中是有桿秤的--不聽你怎麼說,但看你怎麼做,「順天」是空心湯圓,「順民」才名歸實至,其結果也就是民順他,因而天下太平。可是,古往今來,有幾個皇帝明白天意即民心?試翻廿五史,朝代更迭,花樣翻新,紅臉殺進,白臉殺出,到頭仍不過惡性循環。

    千古興亡多少事,「興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」


















    雄關內外

    1 山海關成了世人注目的焦點
    多爾袞帶著忠於他的滿蒙漢八旗大軍,大舉向關內進發了。此一去,終於成就了大清國二百六十七年江山。
    相傳多爾袞進關時,曾遇一老叟迎於馬頭,揚言道:「成也攝政王,敗也攝政王。」
    多爾袞聽出此話有些來歷,便親自下馬盤問道:「老人家,這麼說,江山由孤得之,亦由孤失之?」
    老頭笑而不答,自顧自說:「自孤兒寡母得之,自孤兒寡母失之。」
    說完便不見了。
    按滿清於一六四四年入關,成功於攝政王多爾袞之手,時順治才六歲,由寡母孝莊太后扶持,走向御座;至一九一一年溥儀遜位,當時當政者賢醇親王載灃,也已封為攝政王,時溥儀也不過六歲,由寡母隆裕太后牽著,走下太和殿的御階。
    究竟是巧合,是偶然,還是那報應不爽的歷史輪迴?
    多爾袞出師四天,前鋒正穿遼河套指向錦州,為了與流寇搶時間,爭速度,多爾袞一邊派出降將、前明總兵祖大壽,去寧遠城勸降吳三桂,一邊打算在勸降不成後,便讓大軍繞過寧遠、山海關,直接從薊州或居庸關長城進入內地,先一步拿下北京。
    不想前鋒抵達遼河西岸時,又接到有關明朝的情報,先是吳三桂、唐通接到崇禎的手詔,令他倆火速帶領本部人馬,或增援北京,或協守居庸關,眼下唐、吳二人,都遵旨率部棄關西進。
    多爾袞得知這個消息,那高興勁難以形容,滿洲八旗善野戰不善攻堅。這以前,他們可深入內地,在河北、山東一帶馳騁,明軍數十萬莫敢攖其鋒,但數次攻寧遠和山海關,卻都是無功而返。不想眼下這兩座名城竟主動放棄了,這就是說,他們進入關內已暢通無阻了,根本就用不著繞道走居庸或薊州了,也用不著祖大壽的勸降了。
    這真是天賜良機啊!
    這時,范文程和洪承疇還在後面,多爾袞馬上令人將此喜訊送到後方,催范、洪二人火速趕到前頭來。二人得知消息,幾經商議,幾乎是在趕路途中,由洪承疇執筆將一個說帖寫好,送呈多爾袞之前。在這個說帖裡,洪承疇請睿王下旨,讓輜重行李居後,全軍輕裝急進,計道里、限時日,務必以最快的速度,搶在流寇之前進入京畿一帶。
    這個建議立即被多爾袞採納,不想尚未實施,第二個消息接踵而至--李自成於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,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,已奉旨率兵前去勤王的吳三桂,本已到達豐潤,得知崇禎殉國的消息後,又回到了山海關。
    李自成的軍隊居然不費吹灰之力,一舉破山西全境,連下宣、大等名城,直薄北京城下,前後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。居庸關山勢陡峭,有天險之稱;北京城牆的堅厚,多爾袞早就領教;不想這些,絲毫沒有阻遏流寇的進軍,種種情況,令身處關外的攝政王有些始料不及--清兵四次入犯內地,兩度包圍北京,第一次包圍北京的時間達一月餘,巍然的北京城居然都未易手,而流寇才用了三天時間,便拿下一代名城,速度之快,如摧枯拉朽,洪承疇不是說,流寇是一群烏合之眾,不堪一擊嗎?是洪承疇的說法有誤,還是崇禎皇帝太虛弱了呢?
    風雲莫測的軍機變化,使得多才善斷的多爾袞有些猶豫起來。於是,他收回了倍道而進的命令,改為仍按正常速度前進,至四月中旬,他們終於到達大凌河東岸的翁后。
    這時,大清國安插在北京的密探,把關內每天發生的事,包括道聽塗說,都源源不斷地傳了過來,多爾袞與范文程、洪承疇在一起,根據這些情報,綜合分析,對當前的形勢做出判斷。
    據說,流寇進城後紀律很差,官員佔住前明官員的府第,士兵則佔住民房,他們仍不脫土匪氣息,住進民家後,先是借鍋灶,後又借床鋪,到最後便連女人也要「借」;才幾天時間,便將北京城鬧得雞飛狗跳;又有消息說,眼下流寇的帶兵官都只顧斂財,每日專事拷掠百官,交出銀子便放人,有時一個官才被這裡釋放,又被那裡抓去,抓去後不交銀子便用酷刑。士兵們不事戰守,到處挖山打洞尋窖藏,甚至彼此









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規格:平裝
    分級:普級
    開數:25開15*21cm
    頁數:376


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
    金石堂好書開箱








    明朝最後的那些事兒(下)在這買最好康

    商品網址:









    C96FE399937DE98C
arrow
arrow

    lzv79vt95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